欢迎您访问沈阳鑫瑞达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电话:150-8421-2228(王经理)

钢铁行业财富盛宴终结 钢贸商遭遇转型呛水

2020-06-10

今年上半年,每吨钢利润一度只有0.43元,朝阳彩钢板炼两吨钢加起来赚的钱,还不够买一支冰棍。这是钢铁行业的写照,也折射出钢贸商的艰难。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7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2.67亿元,同比有所增长,但行业利润仍呈逐月下降之势,其中6月份出现今年首次单月亏损,亏损额为6.99亿元。

钢铁销售疲软,再加上银行信贷收紧,很多钢贸商被迫转行。钢贸老板,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财富群体,在钢市低迷的情况下,第一次体会生存的艰难,遭遇转型的烦恼。

“捡钱”时代

英语老师变身“钢老板”

今年上半年,炼1吨钢利润一度只有0.43元,炼两吨钢加起来赚的钱不够买一支冰棍。钢铁行业陷入低迷,作为连接钢厂与终端客户的钢贸企业也大都举步维艰,扛不住亏损而失败离场的也不在少数。

“好的时候,一天几百吨的出货量,现在一个月,都难有这个数。”说起最近的生意,武汉的钢贸老板江淮(化名)有点无奈,“好在公司小,大跌时也亏得少。大企业可能更难。因为他们成本更高。”江淮的情况,代表了江城大多数钢贸商今年的状态。

可早些时候,钢贸商还是非常风光的。孔均(化名)入行之前,钢材贸易行当简直可以叫“捡钱”。孔均的职业轨迹很简单,第一份工作是高中英语老师,2006年,在朋友的带动下,他开始做钢材现货贸易。“当时正是房地产业急剧发展的时候,钢材价格也一路上涨。”尽管钢材贸易和自己以前的职业完全不搭界,但在身边朋友的带动下,孔均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个全新的领域。看准时机的他,碰上了钢材市场的好时候:2006年10月底至2008年5月中旬,钢材市场出现了长达一年半的牛市,孔均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当时房地产市场非常好,加上奥运建设,国家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钢材需求量很大。”孔均这样分析当年钢贸行业火爆的原因。

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钢材行业的巨大利润吸引了不少人加入。江淮进入钢贸领域,只比孔均晚一年,回忆起那段钢贸行业的黄金时光,他的眼中仍难掩兴奋:“那几年,整个市场里没有赚或不赚,只是多赚少赚的差别!”那时,丹水池生产资料市场的交易大厅里,所有的交易窗口都开着,排着几百人的长队,提货的人加班到晚上12点半,运钢材的吊车从早忙到晚。市场里,高峰期不少企业只能共用一间办公室,多的一间办公室同时有三家钢贸公司!那时完全不用愁钢材卖不出,连市场门口的小商贩都加入“抢”钢材的行列。

盛宴终结

转身做期货遭遇滑铁卢

然而,这场财富盛宴并没能一直持续下去。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加上金融危机影响,江城钢贸企业的利润不复从前。

2008年,国内钢铁企业和经销商,几乎都经历了一幕从山顶滑落到山谷的财富悲喜剧。回想当时的情形,江淮怎么也没想到,钢市的脸变得那么快: “钢材价格几乎拦腰斩断,不少钢贸商卖一吨钢平均竟要亏几千元。”从那时起,钢材价格虽然起起落落,却再也没能回到巅峰时的水平。昔日近乎唾手可得的财富,如今对钢老板来说有些遥远,套用毛阿敏《思念》中所唱到的:“我们(和赚钱)已经分别得太久太久!”

一些精明的钢贸商,开始意识到钢贸行业的风险。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孔均开始思考如何“转型”。

2009年,钢材期货刚刚上市,彼时的孔均对期货“完全没有概念”。观望了一段时间,直到2010年,孔均才试着做期货。由于现货市场的利润下降得很厉害,孔均把期货当作“对现货的补充,套期保值工具”。

一开始,在期货市场上,孔均的投入并不太多,毕竟对这个市场还不了解。“做期货开始时交学费几乎是必然的,开始亏是必然的,不然后面亏得更多。”孔均这样描述期货市场的风险和残酷:“有的人交几个月学费就开始盈利,有的人做了几年还在亏损,更惨的人甚至亏光身家,被扫地出门。”

孔均刚入行的时候,也曾屡战屡败:当时,急功近利想证明自己,迷信自己的判断而不愿遵从市场的趋势,结果越是主观越是亏。加之市场的走势左右人的心态,跌的时候害怕亏,想着涨回去再交易,涨了又想赚更多,结果换来却是更大的亏损。

孔均转型呛水,也是钢贸商初次尝试转型时比较普遍的遭遇。在期货业人士看来,孔均是转型很早的一批钢贸商了。实际上,2012年是钢贸圈里普遍认同的行情最差的一年,那一年,钢贸企业家中做期货的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全民期货”盛况,但成功的,可以说没几个。

上一篇:马来西亚巴林基安电站首批钢构交付 下一篇:钢铁业转型迫在眉睫 唐山四年削减三成产能
  • 地址:辽宁省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冶金六街9号
  • 电话:15640347977
  • 邮箱:398688884qq.com
沈阳鑫瑞达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4-2036 辽ICP备20240429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