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沈阳鑫瑞达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电话:150-8421-2228(王经理)
欢迎您访问沈阳鑫瑞达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电话:150-8421-2228(王经理)
风电业务正成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一个亮点。
而陆地风电也显然已不能满足其“胃口”。自称为风电领域“新军”的中船重工,已然将目光投向了海上风电。
7月8日,中船重工集团总经理助理、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装风电”)董事长杨本新透露,今年其风电装备产业的总收入预计将达到10亿元左右,而未来几年收入希望能超百亿元。
“风电装备制造和造船有很大相关性,世界风电的最高标准就是船舶标准。”杨本新认为,而在造船方面的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使得中船重工从造船进入风电具有先天和独特的优势。
事实上,早在1996年,该公司就参与了原国家计委组织的“乘风计划”。2005年,中船重工组建了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风电整机的研发和制造。
与多数制造商一样,海装风电也以购买国外技术的方式进入了风电领域。但为打破“取得产权但不掌握核心技术”的魔咒,该公司坚持走由样机到小批量试制再到批量生产的路子,“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三年投入几亿元开展研发”。
短短三年间,海装风电实现了三步跨越:2006年从德国购买技术,2007年完成设计研发和样机试制,2008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背靠大树好乘凉。依托中船重工在船舶领域内的科研力量和装备优势,海装风电已具备“瞬时而发”的力量。目前,中船重工已形成了齿轮箱、叶片、发电机、控制系统等四大核心部件的技术中心及制造基地,完成了产业链布局。他举例说,集团下属的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国内风电齿轮箱的主要供应商。
到目前为止,海装风电已形成2兆瓦风电机组的产能。该公司计划今年实现35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2010年达到60万千瓦,而2015年则是200万千瓦。
在加大对陆地风电的攻势之余,海装风电在海上风电的开发上也不甘示弱。据杨本新透露,公司已开始全面进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
“我们已向科技部申报了5兆瓦近海型大功率风电机组的研发课题,计划投资2亿元用于该项目;此外,还将陆续投入50亿元,建立全功率的风电机组试验和测试平台,新建海上风机总装基地以及齿轮箱和叶片等关键部件研制、生产基地,以及建造现代化的海上风电安装船等。”杨本新介绍说。
而这,或许就是其一贯所倡导的“高系列、大手笔投入、高水平、大产业集成运作”。但这个“船老大”并不知足。这一次,它将目光瞄向了海外。记者获悉,该公司正在开拓国际市场,已在美国、欧洲设立了办事处。